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解读“计信密码”
作者:lmy,2014-10-17,编辑:佚名,浏览量: 次

【编者按】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作为学校最年轻的学院,在2010年1月成立以来,学院在党建、学科建设、科研、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创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为学院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工作上,学院党总支先后获得“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等称号;学院工会连续两届当选“先进基层工会”;学院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四年获得“教职工团体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增强了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学科建设上,学院先后成功申报并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权点、“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授权点、“农业信息化”农推硕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立项建设)。目前,学院在5个二级学科和3个专业学位点全面招收研究生。三年来,先后引进博士6名,教师中1人晋升教授,4人晋升副教授。出国学术访问学者6名,国内访问学者2名,教师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6人次,参加企业双师型培训的教师23人次。

科研工作上,2010年新学院成立至今,学院科研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先后成功申报各类科研项目53项,教改项目38项,横向项目30余项,国家级项目实现零突破;;纵向经费总计为200余万(不含配套),横向经费总计达280余万元;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教改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论文160余篇(SCI检索2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技术发明奖”等人民政府奖5项,重庆市教委获奖3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共47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5部。先后主办或承办了7项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院的影响。

人才培养上,坚持以“校企互动、打造平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方向,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四年来,学院成功获得重庆市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加强教学研究,共申报23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14项;成功申报了各类教改项目21项,其中市级立项8项,重点6项;获得教学方面的成果奖6项,其中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生获得各种专业竞赛奖项40余项。学院还先后与国际知名企业如HP、富士康、Intel、Ambow、H3C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探索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团学工作上,学院逐渐形成“计信CPU”、《信报》、“学生工作三皮书”等学生工作与文化品牌。四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学院学工队伍在学校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先后获得“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奖等优异成绩。

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有人把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快速发展称作“计信速度”、“计信现象”。然而,四年以来,是什么推动着计信的风火轮一往无前?又是什么在孜孜不倦的提供着发展的加速度呢?为解开发展速度背后的秘密,通过对有关学院领导和师生的采访,我们不难发现,“发展、精神、文化”三个关键词,正是计信学院发展的关键密钥,这也许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答案。

发展是学院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是学校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和学院调整中组建的新学院。由于学院在同类高校和本校兄弟学院中组建时间较晚,不具先发优势,与此相比面临基础条件差、学科底子薄、发展起点低等现实问题,在各方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组建时间较晚,学院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协会等机构和业界中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话语权。

党政班子在学院组建之初根据学院实际清楚地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和首要任务,必须把学院发展放在学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各项工作首位。为此,学院党政明确了“苦练内功、夯实基础、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发展策略。学院发展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紧跟学校发展的节奏,无论是学校“全发力、求突破、上水平”,还是“内涵发展、提档升级”的目标,都与学校发展目标达到高度契合。

同时,学院不失时机地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抢抓机遇,迎头赶上,为学院发展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尤其是紧紧抓住学科申报的大好机遇,举全院之力先后成功申报并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权点、“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授权点、“农业信息化”农推硕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立项建设)。目前,学院在5个二级学科和3个专业学位点全面招收研究生,学院学科布局更加完善。

精神是学院的重要支撑和可靠保障

学院成立之初,根据学院各项工作都面临“从零起步、百业待兴”的发展现状,学院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学院主要采用精神鼓励法和精神胜利法,既要引导全院师生员工认清形势、形成共识,又要鼓励师生向前看,树立学院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尤其在学院起步阶段,大力倡导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学院上下必须群策群力、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抢抓机遇,才能迅速实现跨越发展,缩小差距,跻身同类型高校的行列,才能为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成立之初共有来自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个学院的教职工57名,学生789名,他们都是学院成立的开拓者、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也是学院打天下必须紧紧依靠的力量和队伍,学院发展才能起好步、开好局。因此,在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学院党政都特别注重调动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重大攻坚工作中,往往都是集中优势力量,甚至是举全院之力打突击战,打歼灭战。

同时,学院党政深知“团结出干劲、团结出成绩、团结出效益、团结促发展”的道理,因此十分重视全院上下的团结。一方面,学院班子成员团结务实,既分工又不分家,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做到了补台不拆台,补位不越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学院筹建之初,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应接不暇。为此,学院把师生党员干部作为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突击队,在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专业申报、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工作等方面工作中,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基本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而在对待名利面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不讲名利,不计得失,因而在全院教职工中树立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文化是学院的重要源泉和内在动力

学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全院师生的共同愿景与价值追求,是建设和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元素,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院文化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形成合力。只有全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增强对学院的荣誉感、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和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学院党政从学院成立之初就意识到学院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院党政班子认为:学院文化建设和学院风气事关学院发展大计。因此高度重视和全面规划学院文化建设,并于2011年12月15日率先在全校召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暨学院文化建设启动仪式,正式出台《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关于加强学院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学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基本保障五个方面对学院文化建设作详细规划和安排,使得学院文化建设全院一盘棋,贯穿学院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体现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具体职责和全院师生的思想行动中。

首先,学院高度重视硬实力、软实力的双提升。除了注重学科平台建设、高级别项目等硬实力提升,努力增强学院的发展后劲外,必须注重在学院对外增强影响力、对内增强凝聚力的软实力的提升上,尤其要从对内增强凝聚力方面着手,努力加强学院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院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学院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剂,引导全院师生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共识,形成风清气正、民主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其次,学院文化建设以提升学院软实力为立足点,坚持“党建凝聚人心,和谐促进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早日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院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共创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倡导“同是计信人,共走计信路”的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和依靠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学院的文化建设特色鲜明,逐步形成优良的院风、教风和学风。

再次,学院十分重视和充分吸收来自三个学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使得三个学院师生的汇聚也形成了新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新学院的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来源。

最后,学院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学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1)以塑造学院整体形象为重点,增强全院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学院一贯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学院文化氛围的塑造,着力营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和谐共荣的良好院风。为此,学院坚持把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和比赛作为学院风气的展示平台,通过周密安排与精心组织,都获得多项佳绩。学院成立近五年来,除今年获得第二名以外,先后在学校第45、46、47、48届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四年蝉联“教职工团体第一名”,并连续五年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连续四年获得学校教职工女子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连续四年获得三八节教职工趣味大赛第二名;此外,还先后获得教职工羽毛球比赛第四名、乒乓球比赛第六名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示了学院师生的风采,鼓舞了师生的士气,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的凝聚力、向心力。

(2)以实施凝心聚力工程为核心,增强全院师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学院积极引导全院师生形成“计信e(一)家人”的共识,为了增进教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教职工共同享受学院发展成果,几年来,学院先后组织教职工到成都石象湖、黄龙溪,重庆东泉、仙女山、彭水阿依河、涪陵大木花谷、长寿湖等地开展春秋游和支持教职工赴境内外考察学习,以此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学院发展。

实施暖心工程。学院党政通过教职工春节团拜会、重要节假日慰问和生病探望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感受学院温暖,拉近师生与学院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快融合到新学院的进程。

(3)以实现学院跨越发展为目标,增强全院师生的进取心与自信心;

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都是为了促进和助推学院发展。通过学院上下的群策群力、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在短时间内抓住机遇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重庆市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和教学平台,迅速实现跨越发展,跻身同类型高校的行列,并获得同行尊重和支持,也为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与惠普、富士康、安博、华三、用友、中软、英业达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和相关单位建立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和就业机会。这些成果的取得,极大的鼓舞了全院师生的自信心,是他们看到了学院发展的前景和未来。

(4)以激发师生参与意识为内容,增强全院师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近年来,学院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党总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院务会、教职工集中大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坚持民主决策,形成学院与师生长效性、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信息沟通、交流及反馈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努力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实行重大事情民主决策、集体解决,确保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积极鼓励师生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踊跃参与学院各项工作,逐渐形成创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享有”的工作新格局。(其中学院院徽由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王斌同学设计)

由此看来,新生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自成立以来师生艰苦创业、精诚团结和拼搏进取的学院文化,是学院不断发展向前的催化剂和助推剂,在学院的跨越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学院取得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内在动力。

 

关闭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 致用楼  
邮 编:401331     院 办: 023-65910275
教科办:023-65910270 学工办: 023-65910272

Copyright@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010-2022 
网页设计:汪晓玲
技术支持:谭华山,E-Mail: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