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走进师德标兵】唐万梅:和学生相处总让我充满正能量
作者:lj,2015-01-13,编辑:佚名,浏览量: 次

   唐万梅,中共党员,我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负责人,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的建设,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0篇、CSCD收录12篇。2009年,唐万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为期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总是使人充满正能量。”谈及自己的教师之路,唐万梅老师的脸上不由绽放出笑容。“年轻人是充满活力的,长期同他们相处,我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个温暖的午后,唐老师在教师休息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心路历程。 

                       授人以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28年前,唐万梅老师来到重庆师范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感觉紧张而激动,尽管课堂气氛还不错,但对知识点的轻重掌握稍显不足。”唐老师回忆道。后来她开始意识到,要提升教学水平一定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知识节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唐老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针对性问题与学生交流,以“启发式”为主,探究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她所上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许多学生刚接触时都感到难以理解。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寻找解答。课上分析例题时,我会先让同学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再引导他们由结论推向条件,最后再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这个过程,唐老师一直坚持手写板书。“在我看来,手写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更好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例题的分析过程我会写得较为详细,而这也是我和学生互动的一种方式。”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唐老师还为她所教研究生免费开设“讨论班”。每周有1—2个学生上台讲述平时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困惑。随后,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解决对策。“通过讨论的形式,自己可以从别人的研究思路里获得启发。”唐老师认真地说道。 

                        更新理念善与学生平等探索

    唐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跟学生平等探索问题的意识,“任何一个教师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即使是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也会有未知的东西,需要和学生一同探索。另外,计算机专业本身需要与时俱进,这也对师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很多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课程知识。课上,唐老师也把“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介绍给学生。

    为使更多学生了解“MOOC”,唐老师还让一位对这种课程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给同学们上课,介绍MOOC的起源、现状以及优缺点。她自己也在一旁记笔记。“从学生的讲课中,我学到很多知识。老师和学生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她谦虚地说道。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特长兴趣

    唐老师认为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养是“懂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背景、特点,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把状态调到最好”。

    刘维龙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研二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玩电脑游戏。他打算将游戏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研发一款移动教育游戏软件。刚开始他很茫然,但通过唐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他迈出了第一步。首先是进行数据调查。“以网络视频课程为例,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认知特征、基础水平从海量的课程资源中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视频课程。通过这些数据的调查和收集,可以总结出这些课程的特点,为后期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现在的移动学习软件很多,不光要注意它们的优点,其弊端也是值得关注的。把新的技术与原有的基础知识结合到一起,才能有所创新。”唐老师对刘维龙反复强调。对此,刘维龙进行了一番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用户很难对教育游戏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游戏中的“沉浸理论”,即人们投入到游戏情境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沉浸的状态,或许能与开发技术相互补充。刘维龙的想法得到了唐老师的肯定。经过努力,他成功申请到我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并获得5000元的项目资金。

    “每位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我扮演的只是引路人的角色。”唐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孜孜不倦悉心呵护学生成长

    “唐老师特别能为学生着想。她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在学生张欣眼中,唐老师工作热情度高,责任心和使命感很强。“唐老师都是逐字逐句给我们批改论文,和我们当面讲解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张欣说,她的一篇论文就被唐老师认真修改了5、6次,“在讲解和不断修改中,我所犯错误也逐渐减少。”

    唐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是她执教多年的习惯。“我会把学生在课上提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根据教学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

    学生对于唐老师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及对于孩子们的期望,她希望他们能把握大学时光,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更希望他们身心健康,平安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

链接:http://news.cqnu.edu.cn/info/1004/6882.htm

 

 

关闭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 致用楼  
邮 编:401331     院 办: 023-65910275
教科办:023-65910270 学工办: 023-65910272

Copyright@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010-2022 
网页设计:汪晓玲
技术支持:谭华山,E-Mail:6510388@qq.com